視頻:實錄:民眾自發到外灘為踩踏悲劇逝者獻花祈福  來源:中國新聞網
  
  2015年1月1日傍晚,市民自發前往上海外灘陳毅廣場,向“外灘踩踏事件”遇難者表達哀思。2014年12月31日晚23時35分許,上海外灘陳毅廣場發生擁擠踩踏事故,截止目前,致36人死亡,47人受傷。湯彥俊 攝
  中新社上海1月1日電 題:上海外灘踩踏:28年後噩夢重現的哀痛與沉思
 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許婧
  2015年的第一天,本該歡樂、祥和的上海,因為昨夜一場突如其來的踩踏事件,籠罩在難以驅散的悲傷之中,36位同胞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。
  2014年12月31日23時35分,位於上海最為知名的外灘陳毅廣場,悲劇在瞬間襲來,很多從遠方趕來的人們甚至都沒來得及登上觀景平臺,沒來的及在浦江夜色中暢想新年願景,就被自上而下、迎面涌來的人流壓在了最底層。
  截至記者發稿時,事故的原因還在調查中,是人流量過大?是現場管控的疏忽?還是某個誘因所致?坊間的猜測假定、官方的權威發佈,甚至社交媒體一度出現的“陰謀論”,都圍繞著悲劇的起因展開,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,並等待著最終答案的揭曉。
  距離上海上一次發生如此大規模的踩踏事件已有28年。1日,伴隨著新年噩耗的傳來,塵封的記憶再次被揭開,人們感嘆:“兩個事件如此相似,但性質卻截然不同。”
  1987年12月10日清晨,黃浦江上驟起大霧,彼時正是上班高峰時間,大量市民等候在陸家嘴輪渡站的浮橋和候船室內焦急地等待開航。
  悲劇發生在當天的9時10分,江上的濃霧逐漸散去,為了能夠準時上班,當第二班輪渡船開航時,大量自行車夾雜著行人洶涌地開始了上船前的最後一波衝刺。突然,一個中年人連同他的自行車一起被擠倒,馬上就有了第2個、第3個、第4個……後來者踏著前人推搡著,慘禍在5分鐘內迅速釀成。
  根據當時的統計,共有66人罹難、2人重傷、20多人受輕傷,這也是上海有史以來發生的最為嚴重的踩踏事件。
  同樣是大人流、同樣傷亡慘重,當時人們的爭搶為的是謹守“鐵一般”的出勤紀律,而昨夜的慘禍,則或多或少地被外界指摘為公民素質的薄弱,這種薄弱不僅包含公民在應對風險降臨時所表現出來的無序與混亂,也包含著公民令人略感悲哀的道德素質、規則意識。
  復旦大學社政學院教授、公共管理專家任遠在就上述兩次踩踏事件進行比較後表示,如果說20多年前的事件反映出的是城市公共服務的不足,使得社會安全秩序遭到破壞;而昨夜的外灘事件則意味著規則意識的不足與公民素質的相對不足,這也反映出城市秩序是城市運行的關鍵。
  “此前大家一直討論某些國家和地區大型公共活動結束後的井然有序,與此次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相比,上海市民的素質與現代城市對公民素質的要求還是有差距的,需要提高。”
  在今晨的社交媒體上,不斷有網友對此次事件中暴露出的人性弱點感到痛心:“看到有的人是踩著人頭退的場,感覺很心塞。”
  任遠對於事件中年輕人表現出來的公民素質薄弱同樣感到“有些悲哀”,“青年人更應該講究規則意識,上海青年與現代市民的要求相比,令人失望。人的素質滯後於現代城市公民應有的水準。”
  毫無疑問,外灘踩踏事件對上海城市形象而言是一個沉重的打擊,當我們自豪地展示著城市節節攀升的天際線,以及不斷提升的民眾生活水平時,最不應當忘記的就是,城市的行政管理、風險控制能力的強化,公民的文明教育、道德塑造的養成,應該超越單純經濟數字的增長,才足以令人引以為豪。
  就這樣,從昨夜至今,上海在緊張、悲傷、懷疑、猜測、探究中度過了開年的首日。
  截至記者發稿時,外灘事發地已恢復正常,陳毅廣場前不斷有市民手捧鮮花自發來此祭奠,廣場前的馬路上車水馬龍,路過此地時,人們大多會默默望向事發地雕塑前成排的鮮花,雖然不能一一感知每個人心中的刺痛,但莫讓無辜生命白白被辜負應是所有人共同的沉思。(完)  (原標題:上海外灘踩踏:28年後噩夢重現的哀痛與沉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77suum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